东方乐器博物馆藏甘美兰乐器初探(一)

发布时间:2020-06-12浏览次数:5832



文| 邢媛

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器制式是一个独特的以击奏乐器为主体的乐器组合,她以悠久的历史传统、繁复的演奏方式、独特的音律,吸引了西方学者的目光,引发了一百多年来全球的音乐学者对她的热爱、学习和研究。"甘美"(gamels) 在印尼语解作敲击,而字尾"兰"(-an) 用来标示名词,合起来即敲击乐的意思。在一个文化里能拥有如此众多色彩丰富的打击乐器,在一个小小的岛国上能拥有如此众多且组合不一、音高标准不一的甘美兰乐队,并且它们所受到爪哇人的高度尊崇,这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亦是鲜见的。
基于甘美兰种种神秘的吸引力,2004 年,由香港保健协会主席周文轩先生出资,bob体育在线投注东方乐器博物馆从印度尼西亚购置了一套大型甘美兰乐器,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套配置齐备的甘美兰。这套珍贵藏品由梭罗王宫廷乐师之子萨旺多制作,其精美的做工及优质的音色得到了印尼当地乐师的高度评价。

一、甘美兰乐器

东方乐器博物馆藏甘美兰乐器组合:
低音吊锣(Gong Ageng)是乐队中形制最大的乐器,是乐队的最低音。每一支甘美兰中至少有一具低音吊锣,通常有两具,年代久远的甘美兰甚至有三具以上。低音吊锣为铜铸,直径约90 厘米,在甘美兰中是最为神圣的乐器因而受到高度的尊崇。
中音吊锣(Gong Suwukan)通常有三具。
高音吊锣(Kempul)原先仅有一具,而在现代乐队中的数量可达10 具。一般用5 -6 具,以软包槌击奏锣面中央的乳突。在音位排列上,低音吊锣与中音吊锣分别悬挂于左右两边,三具高音吊锣置于中间。整个悬架长约3 米,高约1.3 米。
高音大罐锣(Kenong) 置放于绷有绳索的木框架上,与中音吊锣一样,原先也仅一具。随着甘美兰的发展,它的音高已具备两种调音体系音阶的所有音高。
低音罐锣(Kethuk),通常仅一具,与Kenong 略带持续共鸣的音响相比,Kethuk的声音要显得短而闷,故又称小闷锣。
高音罐锣(Kempyang)的形制略小于高音大罐锣(Kenong),比罐锣(Kethuk)要高一个八度。
编罐锣(Bonang)分高音(Panerus)和中音(Barung)两种,是一种编锣,或称排锣,成双排置于绷有绳索的木制框架上,每一种又配置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两种不同的音阶使用。其中,中音编罐锣(Bonang Barung)是乐队的重要乐器,高音编罐锣(Bonang Panerus)在演奏联接音型时担任着重要的功能。现代甘美兰为双排编罐锣。
铜片琴共有三种不同的形制, 分别为低音铜片琴(Rancakdemung), 中音铜片琴(Rancaksaron) 和高音铜片琴(RancakSaron Panerus 或Peking),同样也配置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两种音阶。铜片音板置于木制框架上,可以自由调换以适应不同的音阶,其中,高音铜片琴用水牛角制的榔头击奏。
有共鸣管铜片琴亦分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形制。其中低音共鸣管铜排琴(Slenthem)装有铜制共鸣管,单八度,在乐队中演奏基本曲调。中音共鸣管铜排琴(GenderBarung) 和高音共鸣管铜排琴(Gender Pannerus)是多八度铜排琴,是甘美兰乐队中最精美的乐器之一,对演奏技巧要求较高,同样,每个音区也配置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两种音阶。
木琴(Gambang)是甘美兰音板类乐器中唯一非金属制作的,也是音域最宽的乐器,达四个八度,配备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音阶。
肯当鼓(Kendang)由整段树干挖空而制的双面鼓,两端蒙牛皮或山羊皮,以手击奏,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大小不同的形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领奏乐器。鼓的节奏型非常复杂多变,常用于表现特定的舞蹈场面和皮影戏的剧情与人物动作。
热巴布(Rebab)是甘美兰中唯一的拉弦乐器,源于阿拉伯地区,两弦,以五度调弦。
共鸣箱呈心形,琴身细长,造型优美。有一根较长的琴钉支在地面演奏。琴弓的马尾松弛,演奏技巧有相当难度。
西特尔(Siter),在形制上较小,平卧,在一个琴体的正反两面配置了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两种音阶。
苏灵笛(Suling)甘美兰中唯一的气鸣乐器,苏灵(Slendro)有五个指孔,苏灵(Pelog)有五或六个指孔。
瑟莲蓬(Celempung),卧式齐特类弹拨乐器。瑟莲蓬有13 - 14 组复弦,用指甲或拨子弹奏,两件分别以五声(Slendro)和七声(Pelog)定弦。
小钹(Kecer),无固定音高的击奏乐器,多用于哇扬皮影戏的伴奏音乐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