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 走进协和校园

书香伴乐—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展

发布时间:2022-11-10浏览次数:10


为响应文旅局和教育局“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提升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在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康桥校区)的支持下,东方乐器博物馆精心挑选了28件(套)独具特色的乐器,以实物、图文展的形式,引导参观者对比感受,使师生不出校门就能博览世界民族乐器文化。

此次“校园展”系列活动20221017日正式开幕结合实物展、图文展还开展了专题讲座、导赏讲解、视觉瑜伽-笔尖下的旋律(美术课程)活动。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展示东方乐器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和学术研究价值。

开幕式的导活动中,首展出的几件重要乐器为口弦竹口弦小三弦以及呼吐吐”,这几件亮相展览的乐器在其本民族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应用意义。“口弦”如何模拟人的说话声,“呼吐吐”的名字因何而来……这些乐器神秘的面纱都在讲解中逐一揭开。



20221024日上午,东方乐器博物馆联合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康桥校区)举办的“书香伴乐——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展”专题讲座活动如期而至。本场讲座由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副秘书长邢媛主讲。讲座主要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乐器和故事展开,结合现场乐器制作与互动,与同学分享乐器文化大宝库,领略音乐的美好,发现身边乐器。同时,也希望带给同学们更多关于乐器与音乐、乐器与民族、乐器与民俗、乐器与历史、乐器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邢老师介绍道,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已经存在了数千乃至上万年。从远古时期狩猎时的叫喊声到巴洛克时代辉煌的古典音乐作品,音乐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然而人类能够留住声音的历史却不足150年。乐器作为声音的载体,其历史实物留存使人类对无声的历史考证有了实证使还原过去的音乐成为可能,还能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



当天下午由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褚婉吟带来了两场导览讲解,各班分批跟随褚老师参观展览的全部展品,互动演奏了多件少数民族乐器,听老师讲解各个乐器的特征及历史。褚老师说:“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没达到那么高的技艺,但是享受音乐的过程,无关雅俗,不分贵贱每件乐器可以丰富生活,增光添彩”。





1025日,开展了“书香伴乐——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展”第二场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由东方乐器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陈锐洋主讲。讲座从琴弦振动的角度,研究不同数量琴弦的不同乐器。让同学们倾听从蒙古人民的马头琴到新疆维吾尔族的热瓦普,从京族的独弦琴到白族兄弟们的龙头三弦”,感受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陈老师现场展示了一些少数民族乐器,并邀请同学们尝试着体验。当拿起乐器自己演奏出奇妙的音乐时,同学们都觉得兴奋不已。在看到以各种动物雕刻的琴头的乐器之后,同学们不禁发出疑问陈老师一一讲解各个民族之间不同的风俗习惯及各个乐器历史同学们体会到不同数量琴弦有不同的振动方式的学理之余,还学习了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


ISP一年级学生


ISS中学部学生作品


LSP一年级学生作品





结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能力特征,本次活动我们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带进美术课堂“指尖瑜伽——笔下的旋律”为课题学生不仅能听到乐器,看到乐器,还能通过自己的观察,现场临摹这些展品。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可以留住纸上的印记,更是把这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种在心里


撰 稿|沈心弦杨蕴怡

图片 提供|肖咏仪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

编 辑|褚婉吟

梁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