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草原回响——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内蒙古采风作品音乐会”成功上演

    发布时间:2015-12-28 点击次数:1127

    “草原回响——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

    内蒙古采风作品音乐会”成功上演

    2015年12月17日晚,由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部主办、研究生部学工办承办的“草原回响——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内蒙古采风作品音乐会”在北楼报告厅上演。2015年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11月刚刚荣获本年度上海市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项,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最后一项成果展示,我院作曲、表演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在本场音乐会上,以六首原创佳作大家带来了一曲曲来自草原的回响。教务处处长周湘林教授、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党支部书记张旭儒副教授、作曲系何训田教授、尹明五教授、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邓佳老师与现场观众一起欣赏了音乐会。

    bob体育在线投注“乐动”系列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作为研究生部活动的品牌,从2009年开始陆续开展。尤其是在近两年,该项目与上海市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加强了品牌内涵,并赋予暑期社会实践新的涵义。这两次的活动,一南一北,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采风感受。2014年暑期,我院研究生部的老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在美丽的云南收获了丰富的采风成果。2015年的7月份,研究生部的师生们又赴内蒙古艺术学院开展采风调研活动,共同领略了浩瀚瑰丽的音乐文化宝藏。此次音乐会要展现的就是内蒙文化宝藏的魅力。

    随着“草原回响——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内蒙古采风作品音乐会”的进行,7月份采风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不免让人感慨万千。记得在2015年7月16日下午,由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部主任、党总支书记张巍教授的讲座拉开了采风活动的序幕。不仅张巍教授讲解生动、透彻,而且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也积极的参与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由我院研究生部陆平老师主持、三位博士研究生以各自的研究成果为题进行的“奏鸣·论乐”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学术研究系列活动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交流发言于7月18日下午顺利完成。次日下午的“乐动内蒙——bob体育在线投注研究生汇报交流音乐会”,可谓是本次交流活动的中的亮点之一。前来观看演出的人挤满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整个小音乐厅。我院来自不同表演专业的硕士生们及研究生部陆平老师的精彩汇报,赢得了满堂喝彩。后来开展的内蒙古四子王旗音乐下乡活动也令人感动不已。

    来到内蒙古这片土地,采风活动的开展更让我院研究生部的师生们大开眼界。采风对象不但有马头琴、长调、呼麦等世界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幸见识到了蒙古族珍宝四胡、潮尔与雅托噶,并与老一辈艺术家们进行亲切的交谈。聆听悠远的长调、感受一人多声的呼麦、置身于潮尔的乐韵当中,无一不令人陶醉。

    音乐会上演的6首作品正是对于采风中所见所想的诠释。担任此次音乐会主持的是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志贤,他在内蒙之行的音乐会中,也曾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音乐会以主持人与作曲家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为每一首作品演出做了良好的前景铺垫。

    第一首作品《听晓》由2013级博士研究生周文婕创作。乐队主要有古筝、新笛、大提琴和打击乐组成。作者以“夜宿四子王旗,無眠。於是頭頂繁星,靜待草原的日出。”为曲源,为大家讲述着一个故事。当筝弦被触碰的那一刻起,仿佛在四子王旗等日出的那一夜情景浮现在眼前。

    2013级博士研究生孙梦琪创作的钢琴组曲《源》作为第二首演出的作品由四个部分组成——序曲(苍茫)、篝火、魔音、终曲(夜阑)。作者在演出前对《源》之曲名的由来从三个角度做了阐释:其一,此“源”与草原的“原”为同音异形字,呈现谐音效果;其二,此源更可揭示为源头。“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徙,有水的地方就草木茂盛,水是草的依托,也是牧民的依托,更是人类的依托。”这就是作者所想表达的;其三,“缘分”之意的寄托。通过这次内蒙古的实践活动,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简简单单的一个“源”字涵盖了三层内涵,细细品味、颇有感触。

    第三首作品古筝独奏曲《琴赋》的作者是2014级硕士研究生蒋安然。对于作品,她介绍到:“静是相对的,完全没有声音的环境,是无法体会到安静,那是近乎空灵的东西。‘七八颗星天外,竦肃肃以静谧’,草原上的夜晚,漫天繁星,一望无际的空旷,让人体会到了这种静谧。四周无限的安静,也充斥着压抑……唯有声,可以打破这种压抑,让一切归于祥和,平静。”

    室内乐《忆》即“忆是追忆,虚与实,古与今;本曲是内蒙之行的所感,所悟”,由2013级博士研究生周明昆创作,是第四首演出的作品。其乐队组成部分为竹笛、二胡、古筝、打击乐。作品演奏中,用琴弓拉奏古筝低声部并伴有揉弦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在此法的演绎下,一种类似于人声演唱的呼麦之音缓缓显现,深远、悠扬。

    第五首作品是2013级博士研究生高一鸣创作。关于作品作者这样介绍:“我在作品《乌亥——给太阳的歌》中使用了弦乐四重奏、长笛(2支)及16件各种无固定音高的膜鸣和体鸣打击乐器,其中含4件电刨(理发用的器械),以此构成了一种音色群,这种带有‘具体主义’音乐思维的构思及借鉴电子音乐色彩的作法,源自于一个偶遇......”作者在四子王旗偶遇了一群色彩斑斓的昆虫,昆虫在当时情景下发出了一种迷人的声音,吸引了作者,唤醒了其创作灵感。作品演出前,作者还解释了乐队当中的“电刨”:“偶遇让我有一种到了‘火星’的感觉,一直苦苦思索着、寻觅着某种音乐的表达方式......一天,我去理发店,当听到一群“电刨”在理发师们的手中以各种速度、力度、角度,在客人头上推来倒去发出的‘天然电子音乐’时,顿然,我知道——我找到了......”

    本作品的演出,作者还邀请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呼麦专业的学生——塔米尔参加。在我院研究生部师生于7月份赴内蒙采风时,塔米尔不仅与他的老师一起作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向我们介绍了呼麦,而且还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举办的音乐会上为我们展现了呼麦的意蕴。在今晚,他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小段潮尔的表演,十分精彩。

    最后一首作品——《纳尔图格》是2013级博士研究生潘凯的创作。“纳尔图格”,蒙语,译为“故乡”。对于作品的写作,作者谈到:“我出生在呼和浩特,少年离家赴南国求学,尔来已有十二载。每每回到家乡,看到草原时,总会被那种一望无际的开阔坦荡所震撼洗涤。故乡的蓝天白云、草地牛羊是我灵魂的归宿。作品开始部分的旋律展示了蒙古族长调,旋律运用了一些滑奏和小三度颤音。在作品的中部引用了马头琴作品《驼韵》的部分曲调片段。这首作品就像一封家书,述说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伴着《纳尔图格》中作者对于家乡的眷恋,音乐会圆满结束,此次内蒙古暑期采风实践的最后一项成果展示顺利完成。音乐会的呈现,不仅有作曲者的努力、表演者的付出,更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指导支持、研究生部老师的支持,还有台前幕后参与音乐会工作的每一个人。

    回首7月的内蒙之行,一个二十八人的团队,在研究生部老师的带领下,无论是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还是采风、下乡活动的进行,都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收获与感动。后期返校后,音乐学专业同学集结成册的采风论文、作曲专业同学的采风原创作品,直到这场音乐会上表演专业同学演绎的原创作品,无不展现着一种团队的精神。相聚是一种缘分,最难忘的还是那段“乐动内蒙”的回忆!

    撰稿:邱子芮、陆平、欧阳佳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