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bob体育在线投注学报)2016年第3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20浏览次数:13208

分析·研究

巍:节奏语言生成方式的研究——亨利·考威尔的节奏语言

考威尔在音乐中对于节奏的创新思考,是他对20世纪作曲理论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他的节奏理论是基于泛音列中的比例关系的。文章通过对他的节奏语言生成方式的考察来进一步认知他的音乐整体的构成特征。

贾国平:生命力的吟赞——叶小钢《地平线》的音乐分析

文章对《地平线》的音乐材料来源与构成、音高结构与曲式结构的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音乐分析,以此阐述作曲家是如何利用西方多声音乐创作经验,依托特定的民族语言与音乐风格来摆脱与突破西方音乐语言风格的束缚,进而成功构筑自我个性化的音乐语言风格。

剑:音乐分析”新动向——以A&HCI期刊《音乐分析》(Music Analysis)为例

文章以近10年来《音乐分析》期刊(Music Analysis)所发表的学术文章为研究对象,对音乐分析学科的国际动态与刊发文章的特点进行研究。

瑶:现代手法之笔绘镌传统境意——浅析民族室内乐《摇曳》的创作

文章从《摇曳》创作灵感的来源、潮州音乐风格对《摇曳》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摇曳》创作的技术特点三个方面,对《摇曳》的创作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作品中所具有的传统美学意义和作曲家个性化的思考。

表演·诠释

彦:肖邦钢琴作品版本问题研究——以《玛祖卡舞曲》为例

缘何肖邦的钢琴作品有如此众多的“原始版本”?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都宣称是可靠的“原始版本”呢?以音乐分析和音乐版本校勘学为研究基础,作者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张延莉:音色的文化属性——以评弹流派音色研究为例

音色相较于音乐四大要素的其他三者,更多地受到文化属性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而言,从音色的角度切入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文章以评弹流派的音色为着眼点,结合频谱分析和语言描述两种方式,探讨评弹流派的音色特点及其文化属性。

洪:20世纪西方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评述

20世纪西方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是音乐表演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和指导,作者对其中重要文献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价。

何敏楠:巴赫小提琴作品《恰空舞曲》乐谱与演奏版本的双重比较研究

文章通过三种乐谱版本及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不同乐谱版本对《恰空》最终演奏型态呈现的影响,以及不同演奏版本对《恰空》蕴含的巴赫音乐艺术特点的展现。

历史·传统

夏滟洲:北魏乐人-乐户制度形成考论

文章通过对乐人存在社会历史现象加以梳理,认为传统中就广泛存在的乐人-乐户阶层于北魏孝昌年间进入国家制度化管理之中,她们对音声技艺的创造、传承、传播方面所产生的具体而深刻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汪海元:胡登跳其人、其事及其艺术贡献

胡登跳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器乐的教学与创作,创建的“丝弦五重奏”演奏样式是对我国民族音乐最重要的贡献,以“土新情”为创作理念的百余首民族器乐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论著《民族器乐配器法》是该领域的里程碑。

强魏昊:宫商传承数十载还将旧曲谱新章——记“2015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

20151123~27日,作为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之一的“2015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在bob体育在线投注举行。结合学术研讨与音乐会的形式呈现最新民族室内乐创作成果和前沿理论研究,并展演胡登跳先生音乐创作及传统民族室内乐经典。

蓉: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及体系建构探究—1924~1944年德国慕尼黑均特学校的历史追寻

文章从均特学校的历史、课程、关于音乐、舞蹈、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研究以及教材出版等方面探究“原本性音乐与舞蹈”思想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根源。追溯“均特学校”命名的历史事实,解析均特学校在1924~1944年间宣传和推广奥尔夫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

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选登

王旭青:调侃怪诞·精神苦旅:杰克·波蒂《十四种状态》的修辞性叙事阐释

该文以“修辞性叙事阐释”为切入点,聚焦于《十四种状态》中的行为艺术、声响策略、结构思维及其观念表达,从“本文”(音乐形式)、“潜文”(文化语境)和“衍文”(历史和合)三个维度来阐释该作品所映射出的宗教寓意和智性光泽。

朱宁宁:源于偶然音乐传统的中国当代实验音乐创作实践

文章旨在分析中国当代实验音乐创作的种种现象及其本质,对相关的音乐事件、作曲家、作品等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讨,研究其创作观念和特征,并进行详细的论证。

李鹏程:后现代转折中的新浪漫主义音乐——兼论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回归潮流

该文旨在考察20世纪70年代西方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回归潮流,提出新浪漫主义音乐是先锋派作曲家抛弃了“线性进化”历史观念后的结果,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Baidu
map